北中街平房拆迁现场露出沈阳古城墙 一些市民在废墟中拿走青砖 附近居民表示总有人过来收购 北中街再现沈阳古城墙!
6月21日,沈阳市沈河区北顺城路一带的平房开始拆迁,而就在昨日,明代老城墙露出真容。
居民:总有人来收购城墙青砖,50元一块
昨日16时30分,记者来到了拆迁现场,在一片断壁残垣中,裸露在外的一段青砖城墙在夕阳余晖的映衬下,昭示着沈阳的古韵。
今年48岁的王先生说:“这是原汁原味、未被毁坏的城墙原砖。”他指着旁边散落的一些青砖告诉记者:“有一些是被老百姓用过的,而我刚发现的这一段,就是最本真的古城墙,也是沈阳目前仅余可见的一段城墙了。”
这里的老街坊们都知道他们挨着古城墙住了几十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会儿,城墙的宽度达6米多,大家夏天去上面乘凉,附近的孩子们隔着城墙模仿古人对垒的场面。”
在这里住了近60年的范先生说:“隐约记得吧,以前城墙有四五层楼那么高,这么多年过去了,早变样了,附近居民用砖、土盖房子,城墙被‘利用’了。”
采访中,记者发现,有一些市民正在踩着拆迁的废墟“挑选”青砖。他们说“从来也是随便拿”。
王先生说:“总有人过来收购,一般是一块砖50块钱,其中有一些是民间收藏家。”
专家:此段明城墙清代曾进行加固
中街北部的九门路是一条很窄的巷路,却久负盛名,在这条小巷里,曾经数次发现古城墙。这条小巷曾背倚沈阳旧城小北门与小西门相衔接的古城墙,也是旧城中最后几处仍未被高楼大厦所取代的老建筑集中地。
昨日,记者采访了沈阳市文史研究馆研究员齐守成,对于这段拆迁中显露出的古城墙,他表示是“明城墙”。齐守成说,大北、小北之间的城墙,在中间位置有九门里胡同、九门外胡同,努尔哈赤就曾经居住在九门里胡同内的罕王宫。而现如今的白塔小学,就坐落于曾经的九门外胡同内。
“这段城墙为明城墙,清代时进行加固。”齐守成说,天聪元年至天聪五年(公元1627~1631年)在原城墙基础上建设新城,将城墙加厚、加高、加固;将四门改为八门,八旗军各守一门,城市通道由明朝时的十字街变为井字街。明朝原来最为牢固的北门在战争中毁坏最小,又因离努尔哈赤居住之所较近,得以保留,成为第“九门”。
齐守成说,这部分城墙算是数百年来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城墙。他指出,在白塔小学对面,现在还有一段古城墙遗存,保存较好。
目前,沈阳东西城门都是后建的,沈阳西北角楼也是在原有遗迹基础上修建的。
链接
沈阳古城墙
几乎全部被毁
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悦几年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现在的南、北顺城路,东、西顺城街所圈定的范围就是老沈阳城的大致范围。这些街路就是在原护城河的大致位置上修建的。
佟悦说:“老城墙从被毁坏到最终消失,几乎是从清朝末期开始的,一直没间断过。因没人管理没人修缮,有些城墙由于拆迁、建房等需要被毁坏,有些墙砖更是被老百姓运家里建房了。”大规模的拆城墙,仅在1929~1930年有过一次。
当时老百姓中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人在碑下走,水在桥上流”。说的是人们要通过现在正阳街、朝阳街与中街路交会处的鼓楼、钟楼,需要从钟楼、鼓楼下面穿过去。这种交通状况在当时成为阻碍,没办法让汽车通行。钟楼鼓楼及老城墙的几个城门、城墙被有组织地拆除,城墙砖也在此期间大规模流落民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