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碧水蓝天成为画卷,每个笑脸就是绚丽的景观。”在长白岛,文字的描述显然已越来越接近现实。
于动情处听情感述说,于喜悦处看脸谱表达。从村民到市民,从长白乡到长白岛,变化所带来的情感之喜总是溢于言表。
驱车进入长白岛途中,看到一则地产商的巨幅广告:森林作伴,心在恬静中。
这样的广告词给出了长白岛的第一印象。在优美的环境里,人们的心是恬静的,是安逸的。
初秋微凉的空气里,他们或坐在花园里的长椅上休憩,或在健身器材上伸展腰肢。四周是新起的多层建筑,他们的家。无论如何,也看不出他们此前的农民身份。
长白岛的开发建设,富裕并幸福了这一代人,而且他们相信,幸福会这样绵延下去。在建国60周年之际,在中国北方的一个内陆岛上,世人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新景观、新脸谱。
那样的景观、那样的脸上,书写的是和谐幸福。
昨天和今天
以前,邻居管张继春叫作张老汉,可现在几乎没人再这么叫他。
他穿着深蓝色运动衫,左手的手腕上戴着一块"卡西欧"运动手表,虽然手表是儿子戴过的,可系在他手腕上并没有显得与他63岁的年纪不相符,反倒令他显得年轻。
张继春住在长白岛长白二街,当地居民的回迁社区。社区名字取得很响亮,叫做金沙湾。而开发前的名字"土得掉渣儿",已经少有人提及了,那几乎被遗忘的名字叫沙岗子村。
3年前的秋天,儿子下班的时候,张老汉应该在烧炕。大捆的秫秸塞进灶堂,门一进风,烟便从烟道里反憋出来,蒙他一脸灰。
秋天一下雨,门口要横上一根木檩子,门前的沙坑常年积水,没法走人,路过要扶墙踩着木檩子过去。
张继春以为会这样憋屈一辈子,但他的时运转了。不只是他,沙岗子村上百户住平房的村民们都同时转了“时运”。
那便是长白地区的开发。政策与地产商先后赶到,搬出去没多久的张继春再搬回来时,在他住了一辈子的老家,他找不着北了。
蓝顶红瓦的楼房、绿树红花的园区、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门前是青色的柏油马路,往前走几步有一座新桥,桥下鱼儿丛生,“一舀子下去就能捞上来十几条。”“这是我家?”张继春喜不自胜。
土地卖了,手里有了大把闲钱,地产的开发带起了装修热潮,儿子顺便开了家装修公司,以前租住自家平房的外地技工跟着入了伙,儿子从农民一下子成了老板。
儿媳妇的化妆品、手提包也开始名目繁多起来,各种品牌,一个包要上千块。采访中,他儿媳妇笑着对记者说,有部电影叫做“穿普拉达的女王”,在我们这改了,叫“穿普拉达的人民”。
也难怪,在人们心目中,长白岛的落成本身就是面向大众的一个“高级定制”。
保障体系 “自给自足”
在长白岛,像张继春一样快乐生活的老人有很多。他们之所以能像退休工人一样安度晚年,不只是因为儿女们手中富有,还因为他们有着自己的社会保障,对他们来说,这意味着“自给自足”。
2007年初,和平区政府财政补贴1亿元建立长白岛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已完成近7000人的养老保障。今年底将实现应保尽保。同时,面向群体开展了保险、就业、福利等社会保障和救助服务,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志愿服务网络,并打造劳动就业服务平台、卫生服务平台、文化活动平台等。长白岛探索社会福利服务制度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还建立了“星级”养老服务中心。
老有所养,已无后顾之忧。眼下,再就业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我们开展免费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服务,吸引了很多人来学习。”长白岛管委会社会事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计算机、面点、烹饪、家政服务、月嫂等免费技能培训受到了居民的欢迎。
风景这边独好
喜鹊在脚边飞舞。
站在森林公园环岛路边的“玻璃房”顶层,顺着延展的檐眉,能望见翠绿丰秀的长白岛森林公园。
地产广告中所描绘的绿树、河流、灯光乃至人群,这些人们憧憬的景致,在长白岛都成了真切的现实。
站在记者所站的位置,就能体会到风景的真情实感,无论是远处的风车还是近在眼前的湿地滩涂,都告诉来者,这边风景独好。
就像杭州的西溪,这里的风景似乎也在向来者诉说:“长白且留下。”地产与环境的搭配,成为一则天然广告,无须铺陈,自然繁华。
实际上,吸引来者的还有生活配套设施。学校、超市、卖场、医院都成为岛上生活的优化配件。用管委会招商局工作人员的话说,长白岛的学校都是“重点”,岛上未来引进的超市也将都是国际大超市。
在长白岛选购了住房的楚女士说:“在这里可以拥有都市的一切必备生活,不同的是,我们独有都市难得的风景。”
拥有一个“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现代居所的奢侈梦想,在长白,独特的风景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感受幸福,他们幸福的脸谱又成为这里独特的风景。
有质地工作,有质地生活
外来人口居多曾是长白的一大特点。在10.87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上,原住居民只有1.6万人,而外来常住人口多达5万人。
这些外来人口中有原来就租住于此的外省市来沈工作人员,还有一部分是新打工族,包括高校毕业生、企业白领,他们有意落户于此,是典型的随工作落户人群。
这意味着,长白文化是开放式的文化,人才和资源的不断涌入体现了长白落成之后的文化魅力和吸引力。
32岁的齐白冰是当地一家商务公司的业务经理,与经济浪潮中的其他人一样,工作中他同时经历着职业的满意度与危机感,但是他相信并力图让自己拥有一个有质地的工作空间。
他说,在长白岛工作,有压力但更有上进的动力,因为机会总是让人看到希望。他说,这里有着先进的竞争机制,长白岛发展的现代服务业让有能力者得以发挥;另外长白的高端定位衡定了入驻企业的品位,这让他们有了更多与国际大公司交流合作的机会。
齐白冰目前在长白岛已经购买了住房,他正准备买一辆车,他说,生活的变化让他体会到了长白快速发展带来的机会,“将来会建成CBD,还有商业街,这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与市场空间,让人们通过有质地的工作而谋求有质地的生活。
建国60年至今,人们的生活日益富足。长白岛在新的经济建设中脱颖而出,几经磨砺,成就了人工岛屿的神话,成为了这个时代的焦点。长白岛的时代来了。
长白岛,满足的不仅是沈阳人的岛居生活,更是一种城市发展的符号。
新闻的目光总爱伸向生活中最生动的真实,在那里我们发现了田园,也发现了都市,还有惬意与忙碌、休闲与充实。但每一张脸谱上,都能看到同样一种东西分外真切,那便是幸福。
这一切来自改变。如果对照老照片,就会发现中国经济建设几十年的场景在长白开发的几年时间里得到浓缩。
当然,这仍是一个发展中的初级阶段,就像森林公园里的树木,仍处于涵养期,但人们从不怀疑它会长大成熟。
楼盘正在高起,规划正在完善,定位越发清晰,每一个长白人以及到访者都对这片土地寄予厚望。
这里不是曼哈顿,不是上海外滩,是属于沈阳的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岛城——长白岛。
明珠闪耀,宝地生金。站在浑河北岸与她相望,心情会不自觉登萍渡水。站在长白岛,看得见最幸福的笑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