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的“催收通知”。 记者 刘配成 摄
◆“催收通知”让18户房主一头雾水。 记者 刘配成 摄
“房子是咱们普通老百姓最大的财产,可就在不知不觉中,咱们的住房已经被人盯上了。”戴女士对记者说。她所说的被“盯上”并不是遭遇了小偷,而是—— 62岁的戴女士住在她那1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里已经10年了,日子一直过得宁静安稳。8月5日上午11时,一张通知单贴在了她家的门上,通知要求她3天后联系银行贷款偿还事宜,否则,房子可能遭到查封——
提前收房?
18套房子面临“查封”
戴女士家住沈阳市大东区小东路246号,10年前用住房公积金买的这套109平方米商品房。她的还款计划是到2016年到期,怎么提前这么早就有人要收房子呢?
贴在门上的是一张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的“催收通知”,上面这样写道:您于2000年与中国建设银行签订的个人住房贷款合同,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相关规定,依法将债权剥离给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请您在接到本函后三日内联系还款事宜,如未在规定时间内联系还款事宜,公司将依法提起诉讼或申请职能部门依法进行查封、冻结或拍卖,直至本借款本息付清为止。“还款、查封、冻结”等字样,让戴女士发蒙了,自己跟这家公司不认识呀,他们凭什么来收自己的房子?就在戴女士把这件事讲给邻居们听的时候,她得到了更加意外的结果,有人告诉她说:整栋住宅楼50户居民中一共有18户人家被贴上了这种通知。看来,这背后的事情不简单。
查看文件
住宅被抵押居民不知情
6日上午10点,戴女士跟几位邻居一起找到位于北京街许兄弟大厦7楼的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沈阳个贷清收部,一位先生接待了他们。这位先生首先说,你们的房子早就被抵押出去了,抵押人用房子向银行进行了贷款,而且还款时间已经超过许多年。戴女士等人一听这话,吓得全身骨头都软了,自己的房子被谁抵押了?
那位先生拿出来一大堆文件,其中有贷款申请书、公证书,他们仔细翻阅,被抵押的房子的门牌号码果然跟自己家住的号码一模一样,其中戴女士家的就是3xx号。
可是,在贷款申请人的名字上,使用的名字却完全不是戴女士等18名现在正在居住的业主,而是另外18个他们根本不认识的人,抵押戴女士家房子的人名叫杨某。
接下来的情况更加复杂,戴女士等人看到,正是用他们的房子,杨某等人分别贷款最少20万元,最多25万元,18个人加在一起有几百万元之多。从银行的资料显示,仅仅有部分还款,只有几万元。
讨要说法
房子是否一女二嫁
面对自己房子出现的莫名抵押、巨额贷款,戴女士等人的心情无法平静,用他们的话说“过去住着安心、放心,现在住着担心、闹心。”
他们跟记者来到了辽宁京北律师事务所,刘洋飞律师告诉他们说,眼下要紧的是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受到侵犯,第一要看看房子是否已经“一女二嫁”,是不是被卖掉;二是要配合司法部门把问题调查清楚,不给他人留下空隙。
8月7日上午,他们带着房证、契证来到沈阳市房产交易中心,工作人员从档案室调出他们的房产资料,结果是目前还没有出现第二个房东,他们的房产是合法有效的,不存在其他问题。这让他们终于放了心。
记者于当天中午走进戴女士家,看到她正在做午饭,心情也平静许多。但她仍然不明白,作为普通老百姓,他们的合法权益随便被侵犯,谁来对此给个说法?他们将来能不能被强行收房而被赶走?
清贷部门
“我们不会赶业主们走”
带着众人的疑问,7日下午记者来到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沈阳个贷清收部,见到了正在开会的负责人张经理。张经理很认真地招呼着记者,然后介绍说:“我们是国有企业,是建设银行下属的一家专门清理不良资产的单位。这件事起因是有人到开发商那里买房子,到建行办理住房贷款和阶段性抵押担保合同,开发公司做了担保。按照规定,还款过期3个月就算不良资产,资产管理公司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依法清收。”
那么,这跟18家业主还有关联吗?张经理说,按正常情况,债务人应在这里居住,可结果不一致。现在可以明确地说,贷款跟业主没有关系,但抵押物在,因此情况变得复杂起来。公司会通过法律程序解决问题,法院怎么判,就怎么收,不会让国有资产白白流失。但他表示:“我们不会赶业主们走。”
本报关注
谁在打老百姓住房的主意?
是有一个人利用18个人的名义进行抵押贷款,还是确有18人进行分别贷款?群众的普通住宅怎么会成为他人贷款的抵押物品?是谁在打老百姓住房的主意?对于这些思考,张经理分析同一个人贷不出来这么多款,所以用了许多名字。
那么,这件事产生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呢?据介绍,居民们的房子是在购房前被抵押出去的,每笔贷款时间不同,有的是在2000年9月,贷款人都是沈阳人,是他们个人签的字。既然房子已经被抵押,开发商为什么又把房子卖掉了?记者试图了解开发商的信息,然而并不全面,据说不是本地人,公司名称也改变了,现在没有找到他们。这件事是不是跟开发商有关系,那位张经理认为还不一定,因为这是个人贷款,开发商是保证人。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眼下只能起诉贷款人,事情的根源最后由法律界定。
本报对此将会继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