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安装让人不省心
张女士在家居卖场的暖气超市购买了一款知名品牌的散热器。令张女士意外的是,买名牌产品也没让她省心。
张女士告诉记者,测量时,工人在截断卫生间原有立管时未对墙、地面进行保护,导致飞溅的铁沫嵌入瓷砖,至今未能彻底清除。张女士感觉工人干活不是很利索,便致电卖家希望安装时能派来专业些的工人,对方却称公司有规定:谁测量,谁安装,不能更换。散热器安装完毕后,更令张女士震惊的事情发生了,她发现一个接口处的螺母居然用手就能拧动。
张女士表示,虽然对方现已派人将螺母拧紧,但是她始终不放心,生怕供暖后又出现其他问题,如今家具都已经入户,一旦漏水,后果不堪设想。
采访时,记者发现,张女士手中有两份合同,一份是在购买散热器时签订的订货合同,合同上没有合同章,只有一个“某某散热器某某家居暖气超市”的签章;而另一份是安装维修合同,盖的章却是“某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这两份合同的章为什么不同呢?
买家居产品要挑出身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案例2:为维修操碎心
李小姐在北京周边某家具城购买了一款香港知名品牌的衣柜。
一年多后,该衣柜挂衣杆与立板的连接处出现了裂缝,立板上方与顶板的衔接处也出现脱槽的现象。李小姐致电卖方,几经催促后,对方才派来了维修人员。
李小姐向记者抱怨,维修人员进门时连鞋套都没穿就进屋了。维修人员表示该款家具已经停产,无法更换,只能维修。此人分别在立板裂缝以及立板与顶板接缝处安装合页,称为保持平衡,又在立板与底板之间加装了合页。然而,几天后,李小姐发现立板下方的外侧又开裂了。李小姐再次致电卖方要求维修,对方却称这个他们修不了,只能等他们找一家家具厂的师傅来修。这一等就是半个月,李小姐再次致电催促时,对方仍旧推托,此事至今悬而未决。
李小姐表示,她买的也是知名品牌,原来在别的家居卖场买过,那次的安装人员着装统一不说,送货的车也是贴有统一品牌标识的,可此次的送货车却是面的,这令她不由得产生疑惑,难道是买到了‘山寨’家具?
带着这些疑惑,记者分别致电了两个厂家。张女士所购买散热器厂家的售后服务人员告诉记者,她们是上海品牌,在北京的销售及售后由经销商负责,这个“某某科技发展公司”是一家安装公司,好几个北京的经销商都找它。同样,记者从家具厂家了解到,李小姐购买的家具不是“山寨”版,只不过并非通过厂家直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