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预测:房价可能还跌约一成 今年一季度GDP的增速降至近年来的最低点,对于占我国GDP12%份额的房地产业来说,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对于百姓最为关心的房价,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解读GDP对房价的影响,预测房价走势。
房地产占GDP大约12%
中国社科院资深经济专家徐逢贤今天上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的房地产所占GDP的份额大约在12%左右。
徐老预测最近一两年房地产的价格不会像最近专家学者所说的出现大幅上涨,甚至有可能会下跌8到12个百分点。
各地举措对购房起作用
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周景彤分析,最新公布的数据表明,房价反弹连同销售额的上升说明各地政府推出的举措已对刺激购房起到了帮助作用。
中国政府去年末推出了支持房地产市场的措施,其中包括税项减免以及按揭首付比例从30%降低至20%等,这些利好政策积极地坚定了消费者的购房信心。
对于全国第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额较上年同期增长23.1%,周景彤认为,房价调整了一段时间,已经刺激了一定的需求,房价跌的较明显的城市,成交量回升的也较明显,如深圳、广州等城市,这也说明开发商降低房价政策对刺激成交量起到了一定作用。
房地产好转有助GDP恢复
从生产结构上看,房地产行业属于第三产业。数据显示,房地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0%,这对一个行业来说,比重是很大的,同时对其他行业的影响也很大,相应的对GDP的增长也有较大的影响。
周景彤分析,最新公布的数据表明,房地产业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这对下一阶段GDP的走势影响是很大的,有助于经济的恢复。
有刚性需求百姓可购房
根据目前宏观经济运行的情况,周景彤预计,因为区域间差距大,全国房价无法预估,但成交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应该是呈上升趋势。
周景彤分析,由于利率下调、房屋交易成本下降,加上首付比例降低,人们的购买力得到了充分增强,因此有能力买房的人数大大增加。
对于徘徊在购房还是不购房中间的消费者,周景彤建议,如果是刚性需求,且经济能力可以承受的话,是可以考虑买房的,不要一味地等待房价跌到底。是否到底,何时到底目前无法清晰预见。
北京落点 新盘开盘价大跌2000元
著名房产机构——亚豪机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京城新盘总体的开盘均价为11961元/平方米,比2008年四季度的开盘均价下降了14.1%,每平方米下降了近2000元。几乎与2007年第二季度持平。
五环外楼盘有下跌空间
亚豪机构副总经理王英男分析,目前北京在售项目确实有所回落,可以说已经到了一个低谷,投资需求目前还没有大批量介入,这对于京城百姓来说,是一件好事。
如果房地产交易量继续上涨,投资需求一旦介入,房价上涨将会重演,所以现在对于百姓来说,是一个机会,但是也要看具体楼盘。
从价格上看,中心城区无论新房、二手房价格下跌空间几乎没有,如果购房者想买这个区域的房子,要尽快出手。相对而言,五环以外的房子虽然还有下跌的几率,尤其是离市中心越远,楼盘的抗跌性越小,如果购房者要买五环以外的房产,还是要谨慎出手。
购房自住者关注纯新盘
从去年年底开始,纯新盘开始流行低价入市,也就是销售价格要比周边在售项目低,甚至低于二手房价格。
而这些价格比较低的项目销售也非常火爆,所以,这部分新盘对于购房者而言要比老项目后期实惠得多。
在目前尚不明朗的混乱楼市大环境下,纯新盘依然会采取低价入市的销售策略,所以随着4月、5月大量新盘的入市,购房者,特别是自住的购房人务必要关注纯新盘的开盘情况。
宏观分析
国内经济有企稳的态势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牛犁表示,最关键的原因是,世界经济继续恶化的形势超出了原来的预计,出口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预期,工业生产的增速也明显放慢,特别是前两个月的工业生产增速,这主要是外埠需求不足导致的。
牛犁认为,中央出台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揽子计划作用已经开始显现,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整体表现好于预期。
“从国内情况看,不论是投资还是消费,增长的情况还是不错的,从月度角度看,企业家信心指数、企业景气指数、PMI指数逐月降幅在减少,表明国内经济逐步企稳的态势。”牛犁说。
其他发布资料
CPI: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下降0.6%,其中3月份同比下降1.2%,环比下降0.3%。
PPI: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6%,但环比降幅逐月缩小,其中,3月份环比下降0.3%。
就业:城镇新增就业减少,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1-2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62万人,比去年同期减少21万人。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34元,同比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
工业: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工业生产增长企稳。
人均收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同比分别实际增长11.2%和8.6%。
投资: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8%,比去年同期加快4.2个百分点。
消费品零售: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3.6个百分点。
外贸: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4287亿美元,同比下降24.9%。进出口相抵,顺差623亿美元,同比增长209亿美元。
本版文(除署名外)/记者底东娜张瑞杰张媛实习生黎史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