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09年春天来临,楼市也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中,仿佛出现了回暖迹象。此前“房地产开发商将现破产潮”的观点不见了踪迹。
据统计局公布,中国第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额较上年同期增长23.1%,至5059亿元,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较上年同期增长24.7%。
其实,早在数据出台之前,人们已经发现,自春节过后,看房、买房的人突然多了起来,看好的房子如果不当即拍板,很快会被其他人买走,并且开发商不再热衷于降价促销,有些楼盘甚至小幅涨价。
楼市复苏之说一出,质疑之声四起。北京某媒体报道说,朝阳区东八里某居委会应开发商之请,招募退休老人,每日50元当托,为楼盘营造“热销”、“抢手”的热闹景象,或者演一出“订房戏”,前脚签单,后脚拿钱走人。
近期调查显示,七成的网友认为楼市在回升后还将继续下降。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的确有不少观望者。在北京上地科技园工作的周先生,最近在看楼盘,但还没出手,“房价现处在不稳定期,谁愿意一下子拿出一百多万砸在里边?”
那么,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楼市交易量的持续放大,该如何解释呢?
在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上的统计数字显示1至3月份成交量明显放大:纯住宅日签约量分别为245套,250套,343套,4月份截至目前约500套;二手房方面,1至3月份的日签约量分别为283套,335套,664套,4月份截至目前约600套。
在上海,3月全市商品住宅共成交150万平方米左右,环比上升85.2%,同比则上涨46.4%,并创下了2008年1月以来的成交量新高,与2006年月度平均成交量(150万平方米)基本持平,并已接近2007年平均175万平方米的水平。
在深圳,住宅一手成交量达8509套,创27个月的新高,二手成交量达11049套,创20个月来的新高,住宅一二手成交总量达18558套,创下历史新高;写字楼市场亦不例外,3月共成交面积达3.4万多平方米,环比增长142.3%。
对于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的增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认为,是多种原因导致的,包括一揽子刺激政策的效果显现,特别是相关交易税费的减免、改善型住房政策放宽等,以及开发商降价促销刺激刚性交易量回升等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激发了刚性需求人群的买房热情。调查显示:在近期购房者年龄中,六成多购房者介于25——35岁之间,在购房原因中,结婚购房和二次置业分别是四成和两成以上。
不过随着刚性需求的释放,阳光100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范小冲认为,接下来成交量将会逐步放缓,并日趋稳定。
有网友所调侃说“2008年前,不差钱的主儿买了,能借债的主儿透支了,剩下的,要么钱多得能砸死开发商,要么兜里没几个子儿,能被开发商看得上的小绵羊不多了。”
一边是购买力的虚弱,一边库存压力加大。任志强因其言论大胆引发诸多争议,但是他某些话确很实在。他认为尽管部分地区房价上涨,但普遍来看房价仍处于下行趋势,因为当前去库存化压力依旧较大。去年或者前年高价拿的土地、大量的现房以及大量的在建房,构成了三大库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消化。在库存压力下,楼市重新步入升途的可能性有多大?
中国此轮楼市调整,不是世界历史上的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2003年4月,高盛基金会的《全球经济学周刊》,总结了英国、日本、德国、荷兰、瑞典、澳大利亚等15个国家,于1970——1990年代房地产市场经历的29次泡沫破灭后下跌的日期、持续时间和幅度。统计表明,每次衰退期平均长达4.5年,平均下跌幅度为27.2%。在历史数据面前,当我们判断中国市场回暖与否时,不妨从容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