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蜗居》的热播,“蜗居”一词也成了最热门词,买房这一话题也随着剧情的发展显现出格外的沉重。其实,换种思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小房子,生活也许会更幸福。其实,房子大小与幸福感强弱并无必然联系,与其背上沉重的负担买大房,不如选个适合自己的小户型。他们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证明。 全款买小房子更划算 曾先生和妻子都是沈阳私企的职员,虽然公司不大,但是也算稳定,两个人月均收入6000元左右,有一个读幼儿园的宝贝女儿。 今年年初,他们把父母留给他们的60平的老房子卖掉,又拿出了这几年攒的七万多元在于洪新城安了家。虽然楼盘不是什么大盘开发商,但价格相对便宜,而且中小户型的产品是主推产品。曾先生选了一套75.6平方米的两室户型,楼上还赠送了一个小阁楼,虽然面积不大,但对于三口之家来说也绰绰有余。曾先生选择的是全款买的房子,但曾先生觉得自己很明智。他说,如果我买个大房子手里的钱付个首付再装修还是足够的,但是考虑到每月还款的压力,对我们这个工薪家庭来说,并不轻松。 曾先生说,楼下一南一北两间小卧室,我们和女儿有各自的空间,小而温馨,没有房贷的压力,我和爱人的工资每月定存2000元,相比较我们以前60多平的老房子,我已经很满足了,看着周围的同事也有买一百多平大房子的,每月定时去银行还贷,看着每月几百元的利息送给银行,也是心疼的。 目前沈阳的刚性需求购房者,购房也开始变得“实际”起来,中小户型一直热度不减。无论是定位中高端的大盘还是普通住宅,小户型都是最好卖的产品。如,长白岛最近开盘的某项目,小户型开盘首日排队抢购。白山路板块某项目,也是通过小户型为突破口,迅速打开市场。沈北新区大学城附近某个项目,在规划设计之初,以大、中户型为主,后来根据市场需求把60平方米左右的小户型产品作为主打,产品销售非常好。沈阳的楼市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小户型天下。买房应该是为了改善生活,弄得住大房子做房奴,还不如“蜗居”在小屋内享受大大的幸福。 大房子变成了累赘 陈萍的房子成了她的一块心病。2004年她在皇姑区四院附近买了一套150多平的房子。但是,儿子去年考上市内的一所寄宿学校,丈夫基本每月都要出差,陈萍常常到娘家住。因此,房子空置的时间比住的时间还要长。去年,采暖费上调,光这一项每年的开支就要四千多元,再加上每年将近3千的物业电梯费,陈萍算下来,住在这个大房子里实在有些得不偿失。于是,今年开始在中介登记出卖,令她没想到的是半年下来,竟连个看房的都没有。陈萍说:现在我卖的价格跟当初买的没区别,而且还是装修的,但就是卖不出去,想想都头疼。 “我现在是住在大房子里,却很怀念原来的生活,那时候我们住的房子只有70多平,但是现在想起来其实也足够了,收拾起来方便,每个角落都被我擦得一尘不染,一个人在家也不觉得空空的。如果让我再次选择,我宁愿选择在小房子内生活。”陈萍说。 的确,在2004年以前,沈阳楼市确实制造了一批设计不够精细的超大户型,甚至130 平的两室两厅也不稀奇,这样的户型大而不精,而目前这样的户型完全可以浓缩成80多平的中等户型,目前中介中这样的大户型是最难出手的。相反,同等地段的小户型却一房难求。 “蜗居”开始个性化 刘玲和爱人是80后,准备明年结婚的他们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小户型作为婚房,不过他们的“小户型”是时下最为时尚的“LOFT”,复式结构,虽然只有46平米左右,但是上下两层的格局不仅让他们的空间丝毫感觉不到局促,相反设计起来更加时尚。楼上两间小卧室,楼下一个大厅加一个开放式厨房,高高的落地窗,让整个房价洒满阳光 。用刘玲的话说:“我们花钱少,却体会到了别墅的感觉。” 沈阳的小户型现在越做越精致,通过巧妙的设计争取最大的使用空间。于洪新城某项目,50多平做出的两室户型,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局促。再有,今年市场上的LOFT产品较前两年也丰富起来,像浑南版块的万科新榆公馆、新华佰代宜居、城北的依云北郡等项目,复式产品都是亮点,丰富了小户型的选择空间。 总之,随着房价的上涨,小户型需求的猛增,房产开发企业在小户型的设计上也不断有亮点出现,“蜗居”也不一定是寒酸的代名词,相反却是一种更理智的消费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