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国土资源部近期正在形成2010年新的土地调控政策,之前试点的农村集体建设土地入市有望继续推广。称此举将有利于缓解土地供应紧张,打压居高不下的房价。
消息一出,立刻引发各方热议,叫好的有,反对的也众。但昨天国土资源部接受中国之声《央广新闻》记者采访时予以澄清,称“将农村集体建设土地入市调控房价这一消息不属实”,表示“国土资源部从来没有做过‘农地入市’等类似表述”。 (23日中国广播网) 这条假新闻未经证实便引起高度关注、被过度解读的背后,折射了民众对抑制房价的真期待。
为什么这条未经证实的消息有以假乱真的魔力?客观上说,它看上去很像一出确有其事的“土改新政”。我们知道,党的十七大明确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思路,但这种新思路一直都“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在某种意义上说,土地流转方面的政策空白,成了假新闻让民众“合理联想”的温床。
更重要的是,被高房价搞得心烦意乱的民众主观上很愿意相信它是真的。媒体就此分析说,以入市的方式“盘活”农村用地,很可能大幅增加土地供应量,从而缓解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打破因刚性需求造成房价持续上涨的趋势。前不久在南京某论坛,龙永图先生就直言“中国的房价之所以高,主要在土地供应上”。
另一方面,土地财政的盛行,实际上使得地方政府成为了抬升房价的重要推手之一。日前社科院发布的住房绿皮书也称:供给方面,由于地方政府追求土地收入,寄希望于通过房地产业拉动本地经济增长,明年土地价格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上升。
所以,在一级土地市场被地方政府垄断、地方政府希望通过房地产业拉动本地经济增长的背景下,期待出台“农地入市”等“土改”措施抑制房价的愿望,都不过是一厢情愿。
套用一句网语:不是我轻信假新闻,而是我盼房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