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丰慧
今年,中国楼市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那就是其“温度”跟着季节变化。今年春天,楼市似乎出现了小阳春,夏季楼市如火热的天气不断发烧,进入秋天后,楼市成交量开始下降,购买力开始减弱,再次出现楼市拐点论的声音。
《经济参考报》9日报道,“十一”黄金周楼市并未如期迎来开门红,北京、南京、广州等多个城市成交惨淡。其中,北京1日至7日二手房网签量仅为140套,一、二手房成交量无论是同比去年“十一”同期还是环比9月成交量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南京、广州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形。此次 “十一”长假,上海、深圳、苏州、成都等城市都按“惯例”举办了房展会,但交易量均为近年来新低。
一些楼市销售人员、开发商自找的理由是,长假期间居民都外出旅游,住房销售不佳是正常现象。这个理由看怎么说,也有一些人认为,许多市民都趁“十一”长假选择购房选房。从往年的情况看,从开发商“十一”期间投入重金进行宣传看,从各大城市的各种豪华房展会看,“十一”长假确实是一个销售旺点。这个“十一”楼市秋凉背后到底预示着什么?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分析。
造成楼市秋凉的原因不是购买力不足,也不是市民外出旅游,更不是房源不足,而是畸高的房价,楼市价格的非理性上涨。高房价让不少购房者望而却步,高房价是众多买房者无奈成“看客”,高房价最终将把中低收入阶层赶出商品房市场,高房价将最终使得中国房地产市场成为富人的游乐场和投机客的博弈地。笔者一直在思考,单边、非理性上涨的房价最终非要毁了中国房地产不可,最终将会酿成巨大金融风险。如果富人住房需求饱和后,在中国住房市场里就只剩下投机客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十一”楼市秋凉的情况下,一些一线城市的开发商不是顺应市场,采取促销策略,反而逆市场而动,大幅提价,有些人为把房价提高20-40%。这完全是自杀行为。中国当前一些城市的房价根本就没有任何规矩,既不按市场规律办事,又不根据住房建设成本确定价格,完全是开发商凭着一张嘴巴定价。这不但暴露出开发商的贪婪和非理性,而且暴露出住房管理监管上的巨大漏洞和严重问题。
“十一”楼市表现出的秋凉现象,其本质是市场机制在发挥作用。即价格非理性上涨必然抑制需求的增长,最终使得价格回归到理性价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