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海南团讨论会时指出,目前不少地方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一定要注意到投资性购房的情况,警惕出现房地产泡沫。
在经历了近几年房价的大涨之后,高速行驶的房地产行业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国家的宏观调控。而目前,对国内房地产价格是否存在泡沫的争论随着房地产价格的不断攀升更是逐渐升温。
房价问题已写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并且成了两会代表们的热点话题。围绕着“地产泡沫论”的话题,代表中的泡沫论者和非泡沫论者也是各执一词,争论还在不断持续和深入。
正方:应高度警惕地产泡沫
观点一:关注投资性购房动向
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海南团讨论会时指出,目前不少地方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一定要注意到投资性购房的情况,警惕出现房地产泡沫。
曾培炎说,今年全国房地产总的情况是供不应求,房地产的空置率在减少。但由于目前我国的物价状况与利率是倒挂的,所以人们愿意买房地产去保值增值。这种投资性购房一多,现在看起来好像供不应求,然而到利率变化的时候,许多房子可能就要抛售了。
观点二:政府应调控以避免过热
政协委员傅继德在其提交的第0439号提案中指出,从全国房地产开发总的趋势来看热度较高,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中,房地产开发商存在市场垄断行为,政府应当调控避免过热。
傅继德委员认为目前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房价走高,不按实际需要的高档房产投入过热。
其二,高档商品房(每建筑平方米4000元以上)供过于求,空置率较高;居民各项生活支出消费比率增加,而银行储蓄率走低,易引发房地产经济“泡沫”,导致金融风险的几率增加。
其三,适销对路的经济适用房、二手房和普通商品房紧缺,抑制了城改与房地产拆迁开发的顺利进行。
观点三:房价涨幅应控制在3%以内
政协委员郭松海在提交的第0112号提案中指出,对房价上涨幅度明显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的现象,政府应积极介入,使前者低于后者。
郭松海认为,住房有双重属性,既有商品性,又有社会属性。住宅商品化、社会化并不意味着政府从住宅市场退出,几十年来一些发达国家房地产业发展的经验证明,住房市场不能完全成为竞争的市场,政府应给予必要的干预,使住房市场供应与广大群众的收入水平、消费能力相适应。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平抑房价过快的增长势头,使房价涨幅低于城镇居民收入涨幅。近几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而2004年1至11月房价同比增长了11.6%。郭松海建议,“十一”期间,房价涨幅应大致控制在“九五”期间的房价平均增幅3%以下。
反方:中国没有房地产泡沫
观点一:应处罚制造楼市恐慌心理的行为
全国政协委员厉以宁表示,从全国总体而言,不能说中国房地产存在泡沫,但不排除个别城市房价确实过高,如北京、上海房价就涨得让人承受不了。
对于解决房价上涨问题,厉以宁认为,除了政府建廉租房,政府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土地审批的数量来调节地价,以此抑制房价中的最重要部分——土地部分;二是对经济适用房延长分期付款年限;三是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通过多种手段操纵楼市,制造恐慌心理,抬高房价的行为。
厉以宁还表示,开征物业税与抑制房价关系不大,虽然它可能减少部分人群的住房需求,但解决房价过高的问题还是应该从增加房子供给入手。
观点二:房价上涨7%至8%是正常的
针对目前全国一些大中城市房价高速上涨现象,全国人大代表厉无畏表示,相对于人均GDP每年增长9%至10%的速度而言,房价上涨7%至8%是很正常的。他认为,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在土地上的产出越多,土地价钱越贵。政府解决房价高涨的唯一措施是提供更多廉价房。厉无畏介绍,今年上海规划建造一千万平方米的廉价房,一方面是解决世博会的动迁用房,另一方面是提供廉价租屋。
观点三:今年涨幅低于去年
政协委员甘连舫认为,在国家针对土地信贷的宏观调控下,房地产市场会平稳发展,不会大起大落。香港几年以前的教训历历在目,房价跌下去以后多少年缓不上来。房价大跌是灾难性的,但是也不要升得太快,要跟老百姓的收入也成正比。如果控制在稳中微升是最好的,对谁都有好处。
甘连舫预测,2005年的房价涨幅会低于2004年,稳中微升的局势将会持续。
观点四:房产市场还在短缺
全国政协委员王征明确表示,房地产不存在泡沫。“我曾经做过测验,一百多位员工,平均工资在3000元左右的,问他们你们对自己的住房情况满意不满意?80%没有买过房子,还有百分之十几对自己住的房子不满意,想换房,真正满意的大概只有一两位。像这种情况,房地产哪来泡沫,只会短缺,不会有泡沫。(张晓莉/文)
|